16th 论坛Panel Discussion

论坛Panel|华风不讲中文,酷儿未必同志:后身份政治的影像 Sinophone without Chinese, Queer not Comrades: Film in Post Identity Politic Context

华风不讲中文,酷儿未必同志:后身份政治的影像 Sinophone without Chinese, Queer not Comrades: Film in Post Identity Politic Context 历史形成的华人的流散身份在近年来因为疫情等原因更显得突出。有人润出去,有人留下来,当然也有人流进来。“华语电影”在主流电影产业中已经越来越概念模糊,酷儿议题交叉更放大这种撕裂。流散让文化、语言不再是定义一个创作者、一部影片的尺子。如同酷儿身份的大家未必有着共同的理想生活。近年来华夷风(Sinophone,又译作华语语系)的概念逐渐被提出来反思身份。如果我们未必用同一语言拍片,那么是什么让我们亲切?如果我们被阶级、国界、立场所隔开那么又是什么链接我们?…

论坛Panel|朋克已死,酷儿接班!:当下中国酷儿艺术家在多元表演形式上的激进尝试 Punk is Dead, Queer as Successor: Contemporary Chinese Queer Artists’ Radical Ventures in Multifaceted Modes of Performance

朋克已死,酷儿接班!: 当下中国酷儿艺术家在多元表演形式上的激进尝试 Punk is Dead, Queer as Successor: Contemporary Chinese Queer Artists’ Radical Ventures in Multifaceted Modes of Performance 感性的、根治的、激进的表演艺术一直与社会运动紧密相连。在公共自由表达空间不断被压缩的当下,还有哪些场域属于这些具有冒犯和颠覆性的演出?常常在我们开始相信个体对现实无力反抗的时刻,迂回的能量又让我们探测和吸引出那些生发于多种时空的富有充分想象力与破坏力的艺术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展开身体力行的实践。是什么开启了艺术家在这个领域的创作?这当中的可以用语言概括以及超越语言的灵感从何而来?是艺术还是反艺术的?严肃的娱乐表象背后又赋予社群怎样的力量?…